本报伦敦8月31日电(记者张鸣)号称为世界上第一只由“细胞核转移”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来、基因型与单一成年动物完全相同的哺乳动物副本绵羊“多利”,新近被发现是一个“冒牌货”。从遗传学意义上精确地说,它并非是一个完美的无性繁殖纯种动物副本。
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专家埃里克·舍恩,最近与2年多前主持培育“多利”实验、著名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专家伊恩·威尔姆特博士,共同对“多利”进行了细胞线粒体检测和基因分析。他们发现,“多利”实际上是来自两个成年动物基因物质的混合产物,是两个遗传意义上“母亲”的嫁接杂交后代,而并不是由单一成年动物无性繁殖出来的纯种副本,最新一期英国科学杂志《自然·遗传学》登载了这一研究成果。
自1997年初罗斯林研究所宣布成功培育出“多利”以来,它一直被认为是运用“核转移”无性繁殖技术、由单一成年动物体细胞培育出来的基因型完全一致的纯种副本,罗斯林专家当时在实验中,将一成年母羊乳腺处细胞中包含遗传物质的细胞核,转移到了另一只母羊的一个去除了自身细胞核的卵细胞中。由此,“多利”的全部遗传基因,都被认为是来自提供乳腺细胞的第一只成年母羊,并被认为是基因型与这只母羊完全一致的副本。
但最新基因检测表明,提供去除了自身细胞核的卵细胞的第二只母羊,实际上也给予了“多利”部分基因,这些遗传物质不是存在于细胞核之中。而是存在于细胞核之外的细胞质内。精确的遗传分析显示出,人和动物的基因中约有0.02%存在于细胞核之外的细胞线粒体内。细胞结构中的线粒体部分,是细胞生物化学过程的能量来源,也带有自身独特的遗传物质。专家们由此确认,“多利”和其它9只以同样方法培育出来的绵羊,实际上都有两个遗传学意义上的“母亲”。
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二项研究还表明,无性繁殖动物副本带有致命的基因缺陷,会严重损害健康并导致死亡;“多利”已经显示出早衰的迹象,并有可能早亡,原因可能在于它一出生就已进入中年,因为其遗传物质来自于那只当时已经6岁的成年母羊。专家们认为,有关细胞线粒体遗传物质的最新发现,更是令人感到意外,对今后的“核转移”无性繁殖技术、以及由此培育出来的动物副本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。